我的乒乓球缘
作者谭爱平
我最大的业余爱好是打乒乓球,一生嗜之不厌。
读中小学时曾多次参加学校的乒乓球比赛,均获得冠军或亚军,最高荣誉是年我和另一位高我一年级的伍毅志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兵团二师在师部兴隆举办的全师中学生乒乓球比赛,获得了男子双打第三名,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对别人来说,这些荣誉似乎不值得一提,但作为一个从山沟里的农场“打爬”出来的我,是值得欣慰的了。
参加工作特别是从事教育工作当老师后,多次参加单位举办的职工乒乓球比赛,也均获得冠亚军,最高荣誉是年代表学校参加海南省教育厅在海南省屯昌县举办的全省教育系统“校长杯”比赛,获得中职组男子单打第三名和团体第四名。
作者(红衣服)在球馆与球友打球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项目。我与乒乓球结下缘分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我的小学时代。那个时代,学生可以玩的东西不多,除了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我玩得最多的就是乒乓球。现在回想起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个子矮小,玩乒乓球影响不大,玩其它球我没有优势,甚至吃亏;另一个是我母亲是学校的小学教师,我从小就住在校园里,玩乒乓球具有有利条件。
记得读小学时,每当星期六下午学生放假回家后,校园里显得十分安静,这时就经常会有一些教职工在学校操场的露天水泥或木板乒乓球台打球,我和几位同是学校职工的子弟因经常观看而喜爱上了玩乒乓球。我大约六七岁开始玩球,现在依然记得,那时的乒乓球拍就是一块三合板或五合板而已,正面是一块有一粒一粒突出的颗粒很薄的胶皮,反面则是光亮的木板。我打过的球台也是多种的,有用水泥砖垒砌起来的,也有用木板做的,还有用一张床板或几张课桌拼凑起来的。球网一般是就地取材,有的是捡起几块砖头在球桌中间一摆,有的是两边各放一块砖头,砖头上放一根竹竿或用细绳子绑住砖头,尽管条件很差,但并不妨碍我们的兴致,打起球来,你推我挡、一来一往的梆梆响声,仍然掩盖不了我们的欢笑,每回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很快乐!
作者(右一)与“乐友”乒乓球队5名队员合影
记得当我读到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学校从连队(生产队)调来一位姓李的汕头女知青来学校当老师并负责组建学校乒乓球队和兼任教练。我因喜爱和有一点基础,又是教师的子女,自然被李老师第一批选入了乒乓球队,成为了学校首个乒乓球队的一员。从此,我和所有的乒乓球队队员一样,就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每天早晨起床去做广播体操,而是去训练乒乓球的基本功了。除此之外,李老师每周还安排两个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指导我们练球。
我原来有一点基础,加上又有李老师针对性地有效训练和自己的刻苦练习,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我球技特别是基本功进步最大的时期,也有一点小小的收获。初中和高中均获得了学校学生乒乓球比赛男单冠军或亚军及兵团二师中学生乒乓球比赛男子双打第三名,从那时起我就与乒乓球结下不解之缘。此后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要带着我心爱的乒乓球拍。从校园到农场(知青下乡),从农场到工厂(回城),又从工厂到学校(调动)一直打到年退休。尽管退休前几十年打得不多,但也从未间断。
“乐友”乒乓球队与红昇农场球友交流后合影(前排右三为作者)
至今我对乒乓球仍然是难以割舍,乐此不疲。小小乒乓球撞击球台发出的悦耳之声和它在球网两侧飞舞跳跃划出的美妙弧线,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退休后我延续了打乒乓球的习惯,每周坚持打球2至4次(疫情严重期间除外),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消除了退休后的不习惯和“失落感”。为了更好更广泛地交流球技,结交球友,我与学校同事及海口地区有共同兴趣爱好并已退休的球友成立了海口“乐友”乒乓球队,意在“以球为乐,以球交友”,经常走出去或请进来开展球技比赛交流活动。至今为止,在各位队友、球友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球队已先后到了海南垦区内外的农场、公司、学校、社区等30多个单位交流切磋球技70多场次,有效地促进了本地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带动了更多的中老年人参与全民健身。
回首人生,我深切感到与乒乓球结缘受益良多,受益良久。因为与乒乓球结缘,我保持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态。由于打乒乓球不仅要跑、要跳,还要用力地扣和拉,时常保持紧张的运动状态,打一场球下来总少不了满头大汗,让我保持敏捷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强壮的体力,很少生病,无形中减缓了衰老和疾病的产生。还由于经常打球比赛,久而久之就自然能够理性对待输赢,也能够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得失成败,做到心态平和。
因为与乒乓球结缘,我收获了很多友谊。在球馆里,我结识了很多球友,既有八十多岁的老者,也有七八岁的小学生;既有领导干部,也有下岗职工;既有省内的球友,也有省外的球友;既有男球友,也有女球友。在那里,大家不分职位高低,不分年龄大小,不分男性女性,不分省内省外,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在球馆里我还经常遇见昔日的球友,聊得最多的话题仍然是乒乓球,让我越发觉得球友间的友谊最真诚。
因为与乒乓球结缘,我退休后生活很充实。退休后,我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更多的精力与一生钟爱的乒乓球运动为伴,续写我那难割难舍的乒乓球情缘,心里充满无比的快乐。退休五年多一路“打”来,乒乓球不但让我收获了身心的健康愉悦,更是给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因为打球,我去过省内很多退休前我没去过的农场、公司、学校及社区,与当地的球友交流比赛,同时还兼顾游玩。让我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享受了晚年美好的人生。
作者课余时间指导学校学生乒乓球队训练
因为与乒乓球结缘,我的心态变得更加年轻。退休后,我在球馆经常与年轻人打球交流,向年轻人学习新技术、请教新问题,与年轻人在一起多了,心态自然也就年轻了。我还曾被学校学生乒乓球队聘为业余教练,积极参与球队的日常训练。我之所以愿意当这个业余教练:一是以自己仅有的乒乓球“半桶水”,全“倒”给学生,以免“资源”浪费;二是通过练球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我这个关工委主任开展工作起来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在与学生一起练球的过程中,一边打球,一边聊天,整个人觉得仿佛又年轻了许多。
如今,我越来越感觉和体会到,此生与乒乓球结缘,是我人生路上一大幸事,只要生命不息,这个爱好我就会一直坚持到底。
作者简介:谭爱平,海南农垦人,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职业教育名师、全国十佳班主任等10余项国级省级荣誉。现任海南省农垦海口中专学校关工委主任和离退休职工党支部书记。担任关工委主任5年,深入班级义务讲座场、爱心捐款6万余元。带领学校关工委打造出“让主题讲座在班级‘亮’起来”、“让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在班级‘动’起来”、助力学校“帮困助学”、办好“四个讲堂”助力学生成长等工作品牌。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年学校关工委被评为海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