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播放次数最多的电视剧,非86版《西游记》莫属。
有数据统计,这部剧已经重播了多次,可以说没有《西游记》的寒暑假,是不完整的。
在34年前,《哈利波特》还未出生,《指环王》还没拍出来。
从小到大,人们听到过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幻想过各路神仙和妖魔鬼怪,但没有人能描绘得清楚,他们究竟该是什么模样。
直到《西游记》横空出世,像是给所有的孩童敞开了魔幻世界的大门。
什么是仙境天庭,什么是阴曹地府,什么是腾云驾雾,什么是72变,在当时,真就看得人两眼放光,内心也只有两个字——震撼。
1.脑洞大开的制作组
在拍摄技术和经费都比较资匮乏的80年代,杨洁导演带着整个剧组走遍了全国26个省份,靠着一个摄影师和一台摄像机,历经磨难,可以说,整个拍摄过程一点都不亚于“西天取经”。
为了营造出人民心目中的新奇、美好的神话世界,还原传承千年的取经故事,杨洁导演和她的制作团队,动用了几乎可以动用的一切资源和智慧。
更重要的,是开脑洞和一股子“不要命”的精神。
比如,用干冰制造仙境气氛的白烟袅袅,有工作人员因吸入过量而昏厥。
现去香港学习“吊威亚”,却因为技术不够成熟,很多演员演到一半就摔了下来,简直是用生命在表演。
为了表现出天旋地转的效果,工作人员把摄影师看到梯子上,逆时旋转……
想要成就独一无二的美猴王,化妆师力排众议,放弃更为保险的京剧脸谱化设计,而是把猴子和人最美的部分拼凑起来。
同时,让六小龄童每天早上看乒乓球比赛,晚上盯着蚊香里的烟,练习用眼睛追踪的走向,以此练出“火眼金睛”的本事。
如果当时有“脑洞大开”这个词,那么用在杨洁和她的团队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但再异想天开的设计,如果没有一群勇于尝试,不怕失败,懂得坚持的人来实现,也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应该感谢,有生之年,我们遇到了这样一批人。
2.细腻的情感表达
不同于原著,杨洁导演刻意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注入了人间情感,让整部剧都有血有肉,鲜活起来。
在那个没有狗血情节和特效加持的年代,想表达出人物丰富的情感,杨洁选择用音乐来诉说。
起初的时候,杨洁和音乐编辑王文华因为找不到好音乐,直挠头。
因为《西游记》故事情节的复杂,配曲人需要迎合各种人物、场景和情感的需求,王文华找来了许多知名的作曲家和音乐人,但杨洁都不满意。
直到后来,王文华拿来了一分钟的小样给杨洁。
在是首敲敲打打、十分欢快的曲子,让杨洁眼前一亮,仿佛看到无数只小猴子在围着孙大圣转悠,当即拟名叫《欢乐的花果山》。
而这首曲子的作者,就是许镜清。
短短一分钟内,许镜清用了架子鼓、木琴、电贝斯,用了合声器还有弦乐,那时候,没有人敢用电声,但许镜清觉得,变化多端的西游记,一定要有无限的可能。
因为有着一样的想法,杨洁把86版《西游记》的所有主题曲和插曲,都包办给了许镜清。
在众多的配乐中,杨洁对唐僧“情有独钟”,单独为他写了七首曲子。
杨洁觉得,原著《西游记》为树立孙悟空,把唐僧写成了一个哭哭啼啼、唯唯诺诺的人,每天就知道念佛经,训徒弟,这不符合他伟大的形象。
一个能够独立取经归来,还翻译、讲述并宣扬的高僧,怎么可能是这样的呢?
于是,在她的《西游记》里,唐僧是怀揣家园情怀,为普度众生,在《走啊走》的音乐里独自上路的英雄。
是在《三打白骨精》的《点点愁》里,表面上铁石心肠,背地里偷偷回头看自己爱徒的纠结师傅。
是在夜朗风清的夜晚,一个诗兴大发、引得仙女都要唱着《何必西天万里遥》来向他求爱的大才子。
是在异域,让玉兔精变成“小甜甜”,唱着《天竺少女》载歌载舞的小哥哥。
最让人有颇多感触的,莫过于女儿国里的《女儿情》。
别说是唐僧了,相信很多人看到雍容华贵、气质与美貌与一身的女儿国国王,都会呆得走不动道。
这首歌是杨洁亲自作的词,他说:“唐僧也是个男人,就不能让他谈点恋爱吗?”
于是,我们看到了唐僧的不舍和动摇。
听到了,“说什么王权福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这样的心声。
直到30年后,许镜清和杨洁在参加综艺节目时,还会为了那句“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而争论。
许镜清觉得,“悄悄”和“圣僧”根本就不搭配。
一个是亲昵的动作,一个是疏远的称呼,不如“悄悄问哥哥”来得自然。
但杨洁有她的坚持,女王她终究是有身份和尊严,不会像其他女孩子一样扑上去,能如此主动的表达爱意,已经是极限了。
而且,“圣僧”两个字,其实正是唐僧的最痛处,女儿国国王这样说不是让他难堪,而是直面这个最关键的问题——身份。
即使感情再浓烈,如果无法跨越两人的身份隔阂,终究还是一场错爱。
那场依依惜别的名场面,不知道让多少观众唏嘘不已。
不得不说,如此细腻的情感设计,制作组真的是用了心、
跟之前各种脑洞大开的样子截然不同,杨洁是一个会拍妖魔鬼怪,又讲得出人间真情的“奇”女子。
3.总结
对于杨洁和她的团队来说,拍摄一部完整的西游记,是她们一生的梦想。
所以,即便是70岁高龄,即便顶着“毁”经典的压力,杨洁还是在年,把因为缺钱而砍掉的部分,重新拍完了。
这是这群人,对于《西游记》的“痴情”,对于艺术的偏爱。
《取经归来》里有一句话:
自度度人,自觉觉他。
这是唐僧取经的目的,也是老艺术家们一生的追求。
《西游记》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一部神话故事,更多的,是那个峥嵘岁月的勇气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