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乒乓外交见证者唐闻生站在小球与大球之间

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唐闻生(左二)作为翻译,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唐闻生,作为中国外交部干部,上世纪70年代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的英语翻译,经历了包括中美“乒乓外交”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外交事件,成为70年代中国外交史的重要见证者之一。

文/孟雁松

年4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乒乓球代表团,中美之间凝固了数十年的坚冰,在那一刻开始悄然融化。在总理身后,是28岁的翻译唐闻生,尽管已经站在伟人身后见证了很多中国外交的重要时刻,但此时的她仍然难掩激动,她用纯正的英语把总理的话转述给了远道而来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一个生于美国的中国姑娘

唐闻生出生在美国纽约,她在那里曾经有过快乐平和的童年时光,也受到过良好的早期教育。但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麦卡锡主义泛滥,进步人士受到迫害,唐闻生就读的小学老师、家长、邻居、家庭也不例外。父亲唐明照年先期回国后,年,9岁的唐闻生跟着母亲辗转欧洲回到了祖国。可以自由呼吸、自由表达的生活对她充满了吸引力,甚至在放学回家上楼的时候,她有时还会开心地哼唱着刚刚学会的国歌。

7年后,德国多特蒙德体育馆响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容国团为新中国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后,唐闻生和那个时代的所有中国人一样欢欣鼓舞,却没有想过自己作为一个完全的外行,竟会和乒乓球结缘。

首先邀请谁访华,曾经是个难题

童年的海外经历、家庭的培养以及校园中的勤学苦练让唐闻生的成长之路惊人的顺畅。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她就进入外交部翻译室工作,并且很快成为毛泽东、周恩来两大领袖信任的翻译。

上世纪70年代初,唐闻生童年记忆中的白色恐怖已经不复存在,但多年的冷战与国际关系变化了的年代中两国对改善关系的期待,让中美之间的关系变得敏感而微妙起来。破冰,势在必行,但谁也没想到捅破坚冰的竟会是重量只有2克多的小小银球。

年12月,唐闻生转到外交部美大司的北美处工作,在那之前,北美处是一个相对清闲的部门,因为北美地区还尚无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唐闻生和五六个同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美国对华动向。那年夏天,外国媒体上开始出现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提法,美国方面开始频频释放出欲与中国改善关系的信号,中方也在考虑邀请适当的美方人员来华。究竟首先邀请谁来,成为唐闻生和同事们讨论的一个题目。

年,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由于国内的政治形势,中国已经连续缺席两届世乒赛,但是在日本主办方看来,没有中国队的世乒赛就不能称之为一次真正的世界大赛,并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最终,毛主席和周总理决定派队参赛。但由于此时美国官方还一直主张让台湾以“中华民国”的名义成为亚乒联和国际乒联的成员,所以出发前的规定是,如果我方与美国代表团官员相遇,不主动交谈和寒暄;如果同美国队比赛,队员们可以握手致意,但不能交换队旗。记好这些特殊的规定,中国代表团出发了。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世乒赛上,意外还是出现了。

中美运动员一同参观颐和园

除了搭错车,科恩还有很多段子

多年后回忆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时的情形,唐闻生对美国球员科恩的印象仍然十分深刻。科恩披着一头齐肩卷发,额头上戴着红色发带,一会儿爬上下榻的新侨饭店门前的石狮子让人帮他拍照,一会儿跑到天安门去游览,回来兴奋地逢人便讲自己吸引了多人围观等等,这都是唐闻生和同事们经常提起的经典。然而却正是这样一个似乎没什么正形的嬉皮士小伙子,无意中点燃了中美之间的重要引线。

就在世乒赛正在进行中的4月4日,科恩错上了中国队的专车,在那样的历史时刻,这一幕有点尴尬,一车的中国运动员和科恩都愣在了那里。而此时,庄则栋打破了沉默,他主动走上前和科恩寒暄了几句,并送给他一块杭州织锦留作纪念。第二天,科恩早早等在中国队经过的地方,把一件别着美国纪念章的运动衫回赠给了庄则栋。据美联社报道,他还特意告诉庄则栋,那件运动衫上有一个标志,象征着反战的美国人民的愿望。这一来一往让本来就处在风口浪尖的中美两队更加成为焦点,运动员互赠礼物的消息很快就上了报纸,美国队官员也在此前后数次向中国代表团领导表达了希望能有机会访华的愿望。经过多方考虑和反复权衡,邀请美国队访华这件事终于被敲定。美国政府获悉受邀后,迅速批准,美国驻日使馆也划掉了美国队员护照上原来印着的“禁止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字样。

美国运动员的“奇装异服”引起群众的围观

总理让我替他谢谢李赫男

年4月10日,在多年中断来往之后,新中国终于迎来了第一批来自美国的客人,唐闻生则作为随团翻译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她还清楚地记得,初来乍到时,一位美国队员的夫人惴惴不安地和她念叨,中国队员球打得太好,很担心自己的丈夫被打得很惨,回国没法交待。作为一名翻译,唐闻生要把和美国代表团接触过程中的所有信息都报告给周总理,再由总理把重要的内容向主席汇报。毛主席在得知了美国队员夫人的担心后,做出了“不要给美国队推光头”的指示,还表示两队不光是比赛,我们还要教他们一些技术。

由于两队实力悬殊,“不推光头”好办,但是要输给对手、又不要让人看出是故意的,还着实费了中国队一些力气。领到这个艰巨任务的世界冠军李赫男,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比赛中非常艺术地输给美国队的全国女子单打冠军之后,周总理转头向坐在后面的唐闻生说:“你到下面休息室去找一下李赫男,替我谢谢她。”这一次会面,对于双方球员来说,都不是一次简单的比赛,以至有的美国队员和他们的家属在出发前心怀忐忑,不知进到“赤色中国”会遇到什么。然而在经历了整个访华行程之后,一位美国队员的随团家属心怀感动地对唐闻生说:“我再也不会相信美国报纸上关于中国的说法了。”唐闻生后来听说,这位家属回国后便加入了美中友协。

当然,中美乒乓球队的相会,改变的不止是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在周总理接见美国乒乓球队的消息传到美国不到10个小时后,美国总统尼克松就发表声明,宣布了允许向中国人发放赴美签证等5项新举措。8个月后,尼克松也终于了却了中国之行的愿望,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启了新的篇章。

美国《LIFE》杂志,大篇幅报道中美外交活动(下图左二为唐闻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年9月,美国芝加哥一家乒乓球俱乐部一层的大玻璃窗外站了不少兴奋的人们,一些孩子努力从窗外想看清屋里的情形,甚至不惜挤扁了鼻子。屋内,打破这个平静周末的是来自中国乒坛的风云人物,这是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中国乒协联手组织的纪念中美“乒乓外交”45周年活动的一站,代表团中既有当年第一次访美团中的老运动员梁戈亮、郑怀颖,也有年轻一代的教练员和世界冠军乔红、闫森、王皓、丁宁。而此时,站在场地边的唐闻生百感交集,因为她不仅作为主办方的一员再次见证了中美人民友好的传承,还恍然间仿佛回到了上世纪70年代,自己曾经站在“小球”与“大球”之间的岁月。

年中美外交40周年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唐闻生(右三)和徐寅生、李富荣与美国运动员代表合影留念

回望40多年前,很多记忆已经模糊,但周总理接见美国代表团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宽阔的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里,回响着总理特有的嗓音,显得格外庄严,他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开头,回忆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甚至语重心长地回答了科恩关于嬉皮士运动的看法。此前,我方曾经反复思量首先邀请美方谁来访华,结果竟是乒乓球运动员成了开路先锋。总理对美国代表团说:“你们...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唐闻生听到不禁也动了感情,她把这一句注定将铭刻于历史的话翻译给了美国代表团,也传递给了全世界:Youhaveopenedthedoor!

记者手记

采访那天早上6点多,刚起床的我就收到宋庆龄基金会负责宣传的毛蓉蓉发来的唐闻生老师对采访提纲的回复,洋洋洒洒多字。我的眼睛一热,原本发去采访提纲只是想让唐老师有所准备,却没想到被如此认真对待。文中不但有唐老师自己对当年细节的回顾,甚至连有关中美“乒乓外交”方方面面的历史资料都细心地摘录好,并且注明了出处。唐老师还谦虚地表示,接受《乒乓世界》的采访让她忐忑又欣喜。

那天距离春节还有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唐老师穿了件大红的外套,配着一头银发,和我们侃侃而谈,让我无数次穿越到40多年前,看到她年轻时在聚光灯下认真工作的模样。

我一直以为唐老师和乒乓球的缘分止于中美“乒乓外交”,却又得知她在年世界翻译大会的论坛上还专门提到了乒乓球。在她看来,翻译工作在很多时候都和打球一样,有很多相通的辩证道理。比如打球时既要注重平日训练也要依靠赛场发挥,翻译工作也是在日常笔译基础与口译现场经验的相互促进下才能进步;比如打球时若是带了想赢怕输的杂念上场难免影响发挥,而翻译若是总想着翻好翻坏领导怎么看我,也很难出色完成任务;比如乒乓球速度快,打球时只能集中精力看每个球是如何打过来的,又该怎样打回去,而口译时同样是一瞬间的事,必须集中精神听懂每一句话,并把它翻译好,不能分心......

这个有趣的提法引起了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负责人的很大兴趣,表示也想讲给年轻的口译学生们听。他并不知道,这个从小小乒乓球中而来的工作哲学已经陪伴了唐闻生40余年的译坛生涯,它的出处正是年新年伊始,人民日报刊登的徐寅生对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的讲话《关于如何打乒乓球》。

这段曾经被全民学习的经典,就这样被唐老师“翻译”成了“关于如何当好翻译”。而事实也证明,这也帮助唐老师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中国翻译人员。和乒乓球的缘分,真的就这样跟随了唐老师数十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