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了,为弥补直板反手的不足,上世纪中国乒乓球队的“王中王”庄则栋尝试将反手攻升级到灵活运用手腕加力弹击。这种增加回球速度的行为本质上是提高球的动力要素(速度、力量、旋转),以快打慢、以快打转,也是最符合传统直板正胶打法的一种反手革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欧洲人弧圈球的力量旋转越来越大,反手用推挡面弹击很难压制住这种球,所以庄则栋之后,以郗恩庭为首的中国直板选手又回到了反手老路子上,那就是“稳、平、顶”着推弧圈球。郗恩庭虽然是反胶选手,但老球迷都知道,他老人家本质上是个正胶运动员。当年若不是被“锤子”约翰森逼到实在不行了,他也不会改反胶。而郗恩庭最标志性的技术,就是反手的推挡,又稳又重,可以说是教科书式反手推。从郗恩庭到陈龙灿到蒋澎龙,三代直板选手、三种完全不同的直板打法(中直反胶、中直正胶、日直反胶),在推挡方面却是一条道上的人。三人都是试图最大化增加手臂而不是手腕的力量,形成“弹簧式”加力推,为击球增加一个巨大的撞击力道,以这种方式增加推挡的击球质量。但是大家都看出来了,这样的推球始终无法给球制造出强烈上旋出来:推挡力量再大,也比不过横板反手一板甩手弧圈。所以从郗到陈到蒋,三人的单打成绩也是一个比一个差,这是与上旋球时代的逐渐来临密不可分的。总的来说,我比较喜欢陈龙灿的推挡,力量不是特别突出,但基本功仍然非常扎实,而灵活度似乎更好一点。但总的来说,他仍然属于阵地战分子。与以上三人不同的是,另一群人在反手上选择了其他的路子,结果反而成绩更好,这群人里面就包括江嘉良、刘国梁、马琳。这几个人属于直接放弃苦练推挡基本功,转而通过钻研一些“歪把戏”来克敌制胜。这三人很少直接靠扎实的硬推挡克敌制胜,但却精通各种减力吸、侧切、灵活调大角度等手段来直接得分或者为正手制造机会。也就是说,推挡在他们手里是不是一种直接得分手段,而是为全盘战术所装备辅助技术。显然,江嘉良、刘国梁、马琳的推挡实力球不如郗恩庭、陈龙灿、蒋澎龙,但成绩却好得多,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是与直板打法的定位相关的:打直板,就应该避免实力球,更多突出灵巧,打战术。很多老球迷认为江嘉良、刘国梁的正胶球“不够味”,原因就在于这二人的快攻基本功确实显得比较单薄,所以人们会怀念当年庄则栋时代快攻也能硬碰硬拿下对手的感觉。但是,这也是历史的必然。以前快攻的“快”是足以被称作基本功的,而到了弧圈球时代,左推右攻的技术确实不够用了,所以从江嘉良到刘国梁到马琳,他们的球也越来越偏弧圈化、越来越不像快攻(中国的直板反胶本身也是从快攻起家的),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顺应时代而做出的改变。然而直板一面打横板两面终究还是不行,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直板打法必须再次改造自己的反手技术。尤其第四十届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队被瑞典队剃光头惨案发生后,大家也幡然醒悟:直板再不改革,就只有灭亡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颠覆过去人常识的直板技术开始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启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发展历程。这些,我们下一节再说。原标题:《乒坛二十四年():直板反手——从庄则栋到马琳(2)》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