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足球,到底该何去何从一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短视频,一个在中国生活的韩国女孩对着满桌子的中国男人说:“你们中国啥都好,但我要说一句话,保证你们说不出话来。”一桌子中国男人自然不服气,结果女孩说道:“你们的男子足球……”话说到这里,满桌男人以手扶额,哑口无言,那种尴尬和窘迫无以言表。

这个段子基本上表达了广大的中国球迷多年来失望到绝望,从含血愤天到默默无语的广泛心态。也真实地展现了当前男子足球的现状。最近李教练出事了,足协出来辟谣,说和其他人无关。呵呵,任何贪腐一定有其适合生长的土壤,关于涉及到哪些方方面面,我想很多球迷跟我一样,我懒得说。

那么问题来了,看着近40年耗费巨资培养出来的中国足球成了一个畸形儿,接下来该怎么办?我以为两个选择:

第一,就是学习外国人对于乒乓球的态度,你中国玩得好,可以,我不陪你玩了,我放弃行不行?那样大家都不用操心了,以后我们就关起门来看别人在电视上踢就行了,甚至,干脆也别看足球了,有那些精力干点别的事情不香吗?

第二,足球这个市场太大了,在奥运会上只有一枚金牌,世界杯四年搞一次,年说是要扩军,万一把中国足球拉进去,到时候球迷们是看还是不看?看我们在球场上被人当猴耍?不看又不行,你不爱国啊。年被当猴耍了,那年还继续被当猴耍?到时候,中国兴许是世界第一强国了,别的国家没办法超越你,但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却正好给了别人羞辱咱们的机会,怎么办?

那就继续搞,要改革,要重振旧山河,好,我觉得也必须搞,至少得让足球和咱们的大国形象匹配吧。

我也是个20多年的球迷,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地对男足的吐槽和羞辱我以为该歇歇了,如果足球靠骂就能成功那我们早该捧回大力神杯了。

所以,我认为咱们也该冷静了,多想想办法,中国足球到底该怎么搞。我们不是足球专家,但有些事情还是看得明白,作为一个球迷,想法自然不会太全面和周密,但如果人人都想办法建言献策,至少是一颗赤子之心吧。我觉得要想彻底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必须做好几件事。

一是要从娃娃抓起,这是伟人早就说过的事情,只是到底该怎么抓,咱们没有找到好的方法。二是要解决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足球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竞技体育项目,让一帮不懂足球的人瞎指挥,怎么可能搞得好。三是要搭建足球运动员的职业发展通道,要培养庞大的足球从业人口基数。四是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科学高效的足球能力测评体系。五是要将领导权和管理权分离,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六是要在市场化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足球氛围。

具体怎么做,咱们一点一点地说。今天先说第一点。

看看日本和韩国的足球,30年时间,他们便可以在世界杯赛场上大放光彩,都是东亚人,以前有人说东亚人不适合足球,人种不行,现在看来基本上是笑话。

中国没有适合踢足球的人?14亿人就真的找不出可以踢好球的球员?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这些人在哪里?可能在职场当白领,可能在当外卖小哥,有的可能在种地。为什么?因为我们在他们小时候没有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足球成了有钱人家孩子的课外特长。归根到底,还是咱们的小孩踢球的太少了,没有庞大的足球人口作为基数,怎么发现和挑选真正的苗子?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去踢球,我的儿子喜欢踢球,但我很反感他去踢球,一方面觉得他天赋不行,另一方面是踢球能当一项事业来做吗?以后进不了省队进不了国家队怎么生活?所以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根本无法解决增加足球人口的问题。

首先,在不影响孩子人生长期规划的基础上,要强制性地让孩子们都去接触足球。日本的经验是在小学的时候,足球会成为一门课程,一直到高中毕业,这个期间,每个孩子都会接触到足球,学习足球,参加比赛,一直到高中毕业,再考虑孩子将来能不能走职业化这条路。

我们的人口太多,就算到初中毕业就进行分流,也会形成庞大的足球人口规模。所以,将足球知识纳入幼儿园的教材,将足球课程纳入小学和初中的教材,是完全可行的。当然这只是第一步。

其次,要将升学和足球挂起钩来,在教育资源还不够公平的情况下,能否将足球作为选择优质教育的一个条件?比如现在的中考,体育是50分,内容包括跳绳、立定跳远、实心球等,为什么要这么设?完全可以采取学分制,足球过关就是50分,没有足球天赋的可以考虑其他球类,但分值会低,比如乒乓球20分,想拿满分就得再学一门,比如篮球30分,至于跳绳立定跳远和实心球这些项目难道不应该作为足球选拔的其中一个单项吗?这样下来,有多少家长会让孩子从小主动去踢球?

最后,便是踢球的投入问题,在日本一个小学生一学期元人民币就能保证有球踢。而我们中国的家长,一年给孩子报兴趣班的钱恐怕要几十倍吧。一身球衣一个足球,然后就是踢球教练费用和场地费用。当足球变成每个孩子都要参与的活动时,由此便会产生一支庞大的教练和工作人员的职业新军,其中一部分是退役球员,而更多的是学校的老师和志愿者。当每一个社区都有自己的足球训练场地,当每一个城区都有社区足球联赛,每个城市有不同年龄段的联赛,孩子们通过比赛获取自己升学的积分,提升自己的能力,一个学生一学期投入几百元,再加上政府补贴和市场赞助,会形成多大的一个产业链条?当然,如何让这个产业链条良性运行,还需要从其他方面来约束和监督,这便是后面的问题了。

痴心不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