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陀这个乒乓房竟从社区的变成了我家

中远两湾城,是上海市内环以内最大的住宅区,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小区内各类运动设施齐全。在中潭路33号还有一间在居民区不多见的乒乓球房,设备新、环境好,是中远两湾城四个居民区重要的运动场所,不仅如此,它还是一个由居民组织自治管理的运动房。

乒乓球房

场地升级居民赞,烦恼为何紧跟随?

走入宜川路街道中远两湾城乒乓球房,7张崭新的标准球桌整齐摆放,地面喷涂了防滑运动地坪、顶部配备不直射人眼的照明灯,入门处配备了便民储物格,俨然一个专业的运动球房。很难想象这里此前还是一间闲置多年的房屋,而现在,这里已成为了深受中远两湾城四个居民区、多名乒乓球爱好者喜爱的“乒乓之家”。

整齐的柜子和洗手间

“中远两湾城有多位居民,阿姨爷叔的运动需求很大,居委会排摸后将一处空置房向街道申请设立为乒乓球房。”中远两湾城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邵建萍向记者介绍道,她本以为地处黄金地段,要街道拿出一个面积数百平方米的场地设计成乒乓球房,流程会繁琐而冗长,但是没想到很快便批复了相应申请。

“从提出申请到19年初建成投入试运行,耗时才三个月,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同时担任“乒乓之家”管理团队管理员和居委会联络人的居民杨建民竖起大拇指。“从场地到设备都是崭新的,对我们这群退休老百姓来说,别提当时有多开心了。”

钟志年(左)杨建民(右)管理乒乓球房

不过,让杨建民没想到的是,虽然有了新场地新设备,但是麻烦也接踵而至。在投入试运行的初期,由于后续管理没有跟上,本来一件多方欢喜的好事,时不时就会发生居民们因为场地安排、使用时间发生小冲突到居委会“告状”,要求居委会协调场地使用的情况。邵建萍无奈地说道,由于试运营初期,开门钥匙和日常运营由居委会代管,给本就繁忙的基层工作频添麻烦……

杨建民布置球房

居民自治成典范,党建引领成标杆

与试运营阶段管理混乱、矛盾不断的情况截然不同。现在,中远两湾城“乒乓之家”已经成为附近有名的运动老年团。

“一年多来再也没有发生一次冲突,也没再发生居民来了却没场地的窘境。”“乒乓之家”的另外一位管理员钟志年带记者参观乒乓球房时介绍了最近一年多来的情况,“球桌、地坪和柜子几乎没有损坏过,连卫生工作也是由我们会员揽下来了。现场的宣传标语都是居民自发设计布置。”钟志年说,现在多名会员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块地就像是自己家的“书房”“阳台”,大家都十分爱惜。

协调会(年拍摄)

从“社区的运动房”到“我家的运动房”,这一切变化的开端便是“乒乓之家”与居民区党总支签订的共建协议。

原来,由于乒乓球房位于中远两湾城第二居民区内,如何协调好居民的使用需求,把“乒乓之家”建成和谐有序、共享共建的幸福家园,成为了当时邵建萍的最大难题。“好不容易争取下来的场地,不能因为管不好而被关闭吧?”为此,邵建萍数次组织了其他三个居民区书记和居民代表开会,在邵建萍的笔记本上,筹备乒乓球房开业的会议记录就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十多页。

“从年初期试运行的混乱到年末签约的这段时期,为管理好乒乓球房,四个居民区集体商议后拿出的解决方案就是‘乒乓之家’管理团队与居民区党总支签订管理协议,建立会员制度,实行居民自治管理。”邵建萍表示,为提高社区管理精细化水平,“乒乓之家”很快便和第二居民区党总支签订了《中潭路33弄活动室管理约定》,双方均同意活动室由居委会管理转变成居民自治,其中日常预约、清扫管理、设备养护都交由居民负责,居委会则“退居二线”,提供监督保障的功能。一年多以来,《自治管理建议书》《乒乓球活动室管理制度》《乒乓证会员办理制度》等制度也随着自治工作深入而孕育而生。

在居民自治之下,“乒乓之家”也有了网络化管理团队,杨建民、钟志年等五名退休居民成了管理员,多名会员则依据《乒乓证会员办理制度》全部成为了志愿者。

居民为乒乓球房打扫卫生

“现在我们乒乓球队人数越来越多。不少居民路过看到这么棒的场地都会来打听如何加入锻炼。”杨建民指着球房乐呵呵地说道。目前“乒乓之家”的会员仅限中远两湾城居民加入,居民需要携带房产证和身份证前往居委会办理一张会员卡便可“开打”。

管理上“云端”

街道疫情常态化管理阶段首个开放的活动室

随着会员人数的增多,如何管理好7张乒乓球桌,确保“人人有球打、时间不冲突”。杨建民和其他管理员便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