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里约奥运会,参加乒乓球项目的有55个国家或地区,参赛选手一共名。
55个参赛国家或地区中,有21个派出了出生地在中国的选手,比如新加坡、加拿大、法国、刚果、卢森堡等国家;名参赛选手中,有44人的出生地都是中国……
在乒乓球比赛中,放眼望去都是“中国面孔”,如果不是胸前的国旗,你很难辨认出哪位是中国选手,哪位是代表他国出战的“中国选手”。
也许有的国人心里会别扭,甚至是“气愤”:这不是“叛徒”吗?身为中国人不代表自己的祖国出战,却披上了他国战袍,跑来与中国争夺奖牌?
其实完全不用“气愤”,要摆正心态,凡事存在即合理,这种现象事出有因:
年,乒乓球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不算本届东京奥运会,在32枚乒乓球金牌中,中国国乒队摘得28枚金牌,另有25枚银铜牌。
放眼全球乒坛,中国国乒队的优势几乎是压倒性的,属于“梦之队”中的“梦之队”。
中国国乒队能在奥运会上碾压其他对手是我们的骄傲,但是优势过于明显也有其弊端:
自乒乓球成为奥运会项目以来,中国就主导了这场运动,特别是年前后,全球排名前20名的乒乓球运动员几乎都是中国人,女乒更甚,邓亚萍、乔红、张怡宁、张楠等对比赛有绝对的掌控能力,他国运动员甚至在心理上产生了“被支配的恐惧”。
优势如此巨大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奥运会总归是面向全球各国观众的体育盛事,不打破绝对的优势地位就无法吸引国外观众,也无法吸引国外运动员参与进来,长此下去只能自己玩了。
更重要的是奥运会比赛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臃肿,举办国的成本支出越来越大。为压缩开支,不少项目都被踢出奥运会了,比如拔河、板球、高尔夫、马球等。
在奥运瘦身的大背景下,奥组委曾经也曾认真考虑过将乒乓球剔除奥运会比赛项目,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队的优势太明显了,很难吸引到观众,观赏性、悬念性和竞争性大大降低。
虽然最终乒乓球项目得以保留,但为了限制中国队的优势,规则曾经多次变更,比如之前是五局三胜,现在是七局四胜;之前是21分制,现在是11分制;之前是38mm的小球,现在是40mm的大球;之前允许吹球、摸桌,现在禁止吹球、摸桌……这些都是为限制我国国乒队的优势所作出的改变。
但规则在便,我们的技术也在随之调整,年北京奥运会再次包揽所有乒乓球项目金牌,重新建立起了强大的优势。
国乒一看,这么下去可不行啊,毕竟奥组委曾规定男子项目至少要在4大洲75个国家广泛开展、女子项目必须在3大洲40个国家广发开展才可能入选奥运会项目,这样一来岂不是真有被剔除奥运会项目的可能?
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就曾无数次对中国国球的独大表示了忧心忡忡,再这么下去,乒乓球真的可能从奥运会比赛项目中剔除。
于是,国乒开始“养狼计划”:
即年开始“走出去、请进来”,将国内优秀的教练员和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输出到国外,以提高国外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
另一方面将国外乒乓球运动员“请进来”,与国内球员一同参加国内乒乓球联赛,与国内高手对决,提高他们的水平,我们熟知的日本乒乓名将福原爱正是如此。
二是国外通过“规划”来吸引入籍:
他国为了提高整体水平,也开始通过规划的方式吸引中国运动员入籍,代表本国出战。
被相中的运动员多被许以“高收入”、“高待遇”,甚至可以进入管理层,成为教练员、俱乐部高层管理人员等等。总之,只要能把整体水平提高起来就可以了。
有人戏称国内乒乓球是最“内卷”的,其实确实如此,在国内乒坛没有名气、没有排名的运动员走出国门后往往能成为该国乒乓球运动的核心人物。
也正好因为“归化”的存在,才造成了一些国家的奥运乒乓球选手是华人的现象。
如何看待“中国人”替他国出战这一现象呢?
有很多国人不理解,骂他们是“叛徒”,其实完全不要用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一现象。
首先是“海外军团”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无论是乒乓球还是其他运动,运动员都把能获得一枚奥运会金牌作为毕生的荣誉,但国内乒坛实在是太“内卷”了,人才济济,很难打出名堂。
试想一下,辛辛苦苦训练了十几年,到头来却没有奥运会参赛资格,这对谁来说都是憾事一件,而成为“海外军团”则能参加奥运会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这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
再者,我们不妨套用乒乓名宿刘国梁对这一现象的解读和态度:
没有海外兵团,全球乒乓球可能会变成一潭死水;
如果只剩下中国人还在玩这个项目,那对乒乓球运动来说才是灾难。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理性的看待这一现象,少一些苛责和谩骂,多一些理解和宽容,这并不是不爱国,他们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乒乓球事业做贡献,也是为了促进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和推广。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