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混双银牌、男单两场半决赛险胜;马龙4:3险胜德国选手奥恰洛夫,樊振东4:3逆转战胜中国台北小将林昀儒。
这意味着我国乒乓球实力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是否正在减小吗?
在解答疑问之前,不妨先来看一些网友的说法:
源自网络
源自网络
源自网络
源自网络
分割线--------------------------------------------
这些言论,思考是有了,但是还不够;
我还是那句话,很多事情并不如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如果要把一些社会现象随便的拿出来举例,然后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测,和那些天天拿“阶级固化”、“阶级跃迁”这些词写一些软文的人区别不大,很多社会现象的内在其实很复杂,如果借这些事物做一些武断性的结论,我始终认为这是不恰当的。
不过,至少思考是有了,可惜本身片面。
为什么?
题目问的是我国乒乓球实力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是否在减小?
这很显然,要得到的是一个基于客观事实的解答。(虽然提问者本身可能带有比较强的主观臆测,但是并不影响回答者写文的严谨性)部分回答直接将这一提问引导到了主观臆测上面,直接偏离了客观事实,将读者带到了一个偏见当中;我认为,这样具体的引导还是有失偏颇的。就是说很多不知全貌的乒乓球路人受一些媒介的影响(主要是视频媒介),说白一点就是剪辑加娱乐性质的视频,认为国乒理所应当是无敌的。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主要着眼于这部分人的主观臆测(当然提一提这个现象是可以的,毕竟这个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客观事实,并不会因为这部分群体的主观臆测而有所改变。差距是否在减小?对于乒乓球这项竞技体育来说,完完全全是一个客观事实,而不是从只图一乐门外汉的看法以及营销号的引导得出来的结果。譬如某人受某些视频的影响,一直认为国乒碾压一切对手,怎么打都能赢,结果今年稍微看了一下奥运会,发现不对,是水平下降了?一个客观事实,怎么会因为这部分群体的主观臆测而有所改变?又怎么能以这部分群体的主观臆测为出发点回答这个问题。最多提一提媒介制作者的和受影响者这些人在思考问题上的不足,而且人家不足自然也是有人家的原因,问题的本质绝对没有大家想象的这么简单。并且,这个现象可不仅仅局限于乒乓球,也不局限于体育类,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内在很复杂的社会现象。
当一个人在整体上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时,那么这个人就很难受外界信息的左右。
总结: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任何事物,都要以客观事实为主,其余为辅。主观臆测之下的产物不若是五十步笑百步。
正文:
问差距是否在缩小?
那要看和什么时候进行对比,我个人选的时间线是05年至今。(当然也可以和其他时间点进行对比,最后总结也会稍微提一提)
我认为差距是减小了的
主要原因是国乒主力球员的减少以及伤病的困扰。05年~12年都有谁?马琳(年12月退出国家队)、大力到12年还没退役,印象很深的一句话,王励勤说非常喜欢在场上的感觉,会用尽全力去打好每一场比赛。
马琳
王励勤
年2月27日,男选手王励勤、马琳、陈玘、邱贻可、张超、李平,女选手郭焱、曹臻、范瑛、常晨晨、饶静文,共计11名男女队员正式退出国家队。国乒队在镇江为功勋老将们举办了隆重的退役仪式。王浩就更不用说,09年巅峰,拿了世乒赛男单冠军,还有唯一一个全运会单打冠军,虽然之后状态有所下滑。12年伦敦奥运会和张继科会师决赛,奥运会之后,还在直通巴黎选拔赛中在“血战到底”模式中拿到单打资格,并且在13年巴黎世乒赛中闯入决赛,最后负张继科,获得男单亚军。14年还在德国公开赛上拿了男双冠军,同年12月宣布退役。当时还有很多人以为王浩还能再参加年的奥运会。
小将方面,同样也是主力球员,马龙在06年开始,世界排名就进入前十,之后就更不用说。张继科在09年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男团世界冠军,也开始进入主力位置。许昕在09年获得了全运会男双冠军,同年获得个人第一个男团世界冠军。
王皓、张继科、许昕、马龙
14年17岁的樊振东也开始展露头角,此前,还在直通巴黎世乒赛中获得男单资格,以16岁的年纪,参加世乒赛,最终在第三轮被卫冕冠军张继科淘汰。世界排名在年开始进入世界前五,一直至今。
16年里约奥运会,不用多说,男乒方面马龙、许昕、张继科包揽了奥运男单冠亚军,团体冠军。
16年以后,张继科基本处于半退役状态,16~18,这是马龙刷记录的年份,谁来都不好使,老将靠边站,小将交学费。此后,马龙和许昕都开始遭受伤病的困扰,马龙在东京奥运会男单决赛之前还打了一针封闭。当然,樊振东此时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马龙
但这个时候国乒阵容的厚度显然不如从前,08年二王一马包揽冠军、亚军、季军;12年王皓冲击全满贯张继科冲击大满贯,团体第三人是马龙;16年马龙冲击全满贯,张继科冲击双满贯,团体第三人是大莽。08年不用说,二王一马有绝对的统治力,12年有巅峰张继科,还有竞技状态非常好的白告,16年有谁来都不好使的龙队以及大赛经验丰富的大满贯得主张继科。而21年,马龙竞技状态有所下滑,决赛之前还打了一针封闭,准备冲击双圈大满贯,樊振东冲击奥运冠军,准备接过传承的大旗,半决赛的对手较前几年也更强;许昕这几年状态也开始下滑,毕竟年龄上去了。
二王一马
张继科伦敦奥运会男单夺冠
08年以后由于规则限制,只能派两位单打。
马龙里约奥运会男单夺冠
里约奥运会马龙男单夺冠
但高度仍然是处于金字塔顶端,这个毫无疑问。所以仍然包揽了男子单打冠亚军,同时龙队达成了双满贯成就,但是龙队因为各种原因竞技水平有所下降,统治力自然不如从前。樊振东虽然排名世界第一位,但竞技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世界大赛的参赛经验,也远不如马龙和许昕以及一些国外顶尖选手。
樊振东
再有一个原因是国外乒乓球水平的提高以及高水平选手的培养和保持,但这可以说是次要原因。本届奥运会的铜牌获得者奥恰洛夫,在年伦敦奥运会就获得过铜牌;林昀儒近几年也开始冒尖;日本那几位,较16年到没什么变化,但在世界大赛上始终是有一定的竞争力。
总结:
差距在减小,但只是这个周期暂时的减小,如果我们把08年和12年比作巅峰,那么04年自然是低谷,汉城到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统治力又远不如08年以后,21年总体表现又略低于12年和16年,那你知道下一个周期会是什么样?有可能又是一个顶峰,也有可能是低谷,但不论怎样,中国乒乓球队始终是我们国家的梦之队之一。
国内主力开始断层,但只是暂时的,国家队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选手,下一个奥运周期都有可能对樊振东发起冲击。另外一方面,国外乒乓球竞技水平的保持和提高。最关键的在于,国内外选手是有的打,而非单方面碾压,那么在这个前提下,竞技体育自然是有输有赢,比赛过程中,比分和形势自然也可以交替领先。
除开今年不说,比如16年里约奥运会乒乓球半决赛马龙与水谷隼的对决,马龙在3:0拿到决胜局赛点的前提下被对手连扳两局,当然最终龙队还是以4:2收下比赛。又比如王皓在巅峰09年拿下全运会男单冠军之后,因为状态下降,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连续6次输给国外选手。
还有很多比赛焦灼和输球的例子,这就是竞技体育,为了不输,只有不断的努力,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以及培育更多的人才。
国乒是最强,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选手是砧板上的肉,且永远不会出现顶尖级的选手。
在这个前提下,每一个能顶住压力,发挥出最好的竞技状态,获得最终胜利的选手,皆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这样的对手,也值得尊敬。
乒乓之神在人间的投影-马龙
ps:仅乒乓球比赛爱好者,观点也很片面,凑合着看。